共话法治促进新质生产力,王丽博士受邀出席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4)并发言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4)现场
2024年8月29日至30日,由广东省法学会港澳台法学研究会、广州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4)”在广州白云举办。中央政府香港联络办公室法律部部长刘春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伟,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等领导嘉宾为论坛致开幕辞。

圆桌讨论现场
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受邀出席主论坛,并参与圆桌讨论环节。在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法学会副会长张亮的主持下,王丽博士与深圳大学港澳研究院院长、教授邹平学,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陈曼琪,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张斐共议“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
王丽博士通过讲述融商中心商事调解服务、域外法律查明服务等工作实践,对于法治如何护航高质量发展,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谈了几点想法和建议。
发言全文如下: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予的发言机会。作为一个从事了律师行业30年、商事调解工作10年的专业人员,我想从商事调解和域外法律查明两个方面向各位报告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也给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给予一点建议。
首先,德恒律师事务所在粤港澳大湾区设有6个办公室,拥有律师及调解员等专业人员1000多名。2015 年,我们在意大利米兰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国际平台,我被推举为首届主席。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要的三大服务功能为“项目对接、风险化解、纠纷调解”。2016年,我们受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共同参与多元解纷司法改革工作。基于此,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在北京注册成立了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北京德恒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并于2016年10月被最高院司改办授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项目子课题单位”(法改〔2016〕32号)。
2016年起,我们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并创设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在线调解系统(www.bnrmediation.com)及域外法查明系统(www.bnrlacgz.com),该系统已升级至互联网调解会议版和手机版,创新实施“六对接”运行模式,实现“调解与诉讼、仲裁、公证对接,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外、官方与民间对接”。截止目前,中心拥有全球调解员780名,设立全球互联网调解系统和国内外线下调解室118个,第118个是于昨日(2024年8月28日)在新加坡举办的“《新加坡调解公约》在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的调解实践论坛”上成立。
中心延聘46个国家的调解员780名,其中外国国籍和中国港、澳、台籍调解员170名,提供18种语言调解服务,规划并逐步实现覆盖中国全境及涉港澳台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及中日韩、RCEP、非洲、中东、南美等地商事调解服务。中心自2017年开始接办案件,受理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目前达到3.7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了60%以上。
我非常欣赏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同志、法律法学专业人士的思想先进、作风务实。最早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是受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院长的邀请,在大湾区设立了第一个调解室,发展到目前已有9个,案件数据截止到7月底,接收调解案件7845件,调解成功4698件,成功率达到75%,实现了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线下调解室数量最多,调解室案件成功率最高的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列,身处区内法域多、制度交叉的复杂环境,如何在“一国两制三法域”的法律背景中平等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履行社会责任,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道路。我认同Mark Feldman院长刚才提到的跨法域背景下履行国际法治责任的观点,我认为这不仅是对外展现我们遵循国际规则、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更是我们立足本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法治之路。
在推动发展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的同时,我们也承担了中日韩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中非民间国际商事中心的启动和运行。昨天在新加坡公约周活动期间,我们发布了《关于在RCEP区域促进<新加坡调解公约>实施的共识》(简称“《新加坡共识》”),目前已有共有18个国家和法域的80名代表签署了这一共识,希望通过调解来解决国际商事纠纷。

在涉外案件实际调解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在不同的法律管辖区,凡是跨法域,“入乡随俗”的路径往往更直接有效。即便是在文化背景较为接近的粤港澳地区或是东南亚国家,各自仍保留了独特的法律传统与规范,开展法律查明工作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也受广州市委政法委领导的邀请,建设“一带一路”法律查明系统,打造广州首个域外法查明机构,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设立了广州市汇智蓝天国际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本次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4)的承办单位之一。在这里,我也很高兴向大家报告汇智蓝天最新的服务数据:截止至2024年7月底,汇智蓝天累计接受各地法院、律师、当事人、外籍投资者等主体提出查明需求(含咨询)近110件,出具查明报告(含咨询报告)约40份,所有查明意见均被有关部门全部采纳。汇智蓝天提供的查明服务涉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缅甸、中非共和国、泰国、刚果金、巴西、几内亚、迪拜、柬埔寨、菲律宾、印度等40余个国家及地区。
近期,我们都关注到,荷兰数据保护局8月26日(当地时间)宣布,对网约车服务运营商优步公司(Uber)处以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罚款,理由是优步公司在没有遵守隐私保护规则的情况下将欧洲出租车司机的数据传输到美国,违反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规定。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面对西方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如果不熟悉,很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因此,法律查明在这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但仅仅只有法律查明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强大的法律服务。
对网约车服务运营商优步公司(Uber)处以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罚款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wap/html/2024-08/28/nw.D110000renmrb_20240828_8-15.htm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非常优越的法律人才基础,因此,我提出的第一个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在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培育理解新质生产力、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法律人才。目前区内在有关方面都建立了法律数据库和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当事人往往需要“最后一米”面对面的服务,像我们的律师机构、查明机构、调解机构正是提供这种贴身服务的关键主体。为此,我们需要首先要重视“法律+N”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举办培训活动,组织、凝聚、叠加粤港澳大湾区的所有力量,培养“法律+N”这样的高端人才。我很欣赏中国法学会设立的首席法律专家智库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凝聚了中国法学界顶尖的智库人才,也希望法学会在这方面继续起到领导和促进作用,我们作为社会服务机构,非常愿意积极参与人才建设工作中来。
第二,重视把富有法律斗争经验的律师培养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律专家。在培训过程中,律师应当被纳入培训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总是“战斗”在法律实务的第一线。在处理各种案件的过程中,律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还要有出色的沟通技巧和实战经验,很多情况下,案件中的倾听、起诉、调解等环节都需要律师做指引和战斗。因此加强对律师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多快好省”的路径。
第三,重视通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协调对接来积极参与全球法律治理工程。不只是要将“一国两制三法域”中碎片化的法律法规进行整合与衔接,更重要的是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打通法律应用路径,以促进区域内乃至更广泛的法律协同效应。
我也愿意一如既往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现在大湾区邀请我们机构入驻,在此我郑重表态,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予以支持和配合。
谢谢大家!


本次论坛将法治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价值导向和目标,探索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常态化论坛活动,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通过对湾区社会、经济和法律各领域全面深度合作的深入研讨,共商共议法律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新举措,探索全方位涉外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大湾区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局面,加快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持和保障。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内外近三百名代表参加此次论坛。

从右到左依次为:
广州市汇智蓝天国际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广州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主任肖黄鹤
香港联合调解专线办事处主席、香港和解中心创办人、香港仲裁司学会前任会长、香港太平绅士萧咏仪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执行院长Mark Feldman
融商中心理事长,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
美国仲裁协会商业和建筑仲裁委员会委员、英国特许仲裁员协会(FCIArb)成员、美国律师协会争议解决分会国际委员会联合主席Jaya Sharma
广州市汇智蓝天国际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秘书长林启迪